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个关节就开始衰弱,特别是膝盖会出现莫名的疼痛,在冬天里更高明显。其实膝盖承担着人体的重量,每天走路都要加倍承担重压,所以人年龄大了,钙流失加快,如果没有得到充足的补充,就很容易膝盖疼痛,但只要提前做好健康的预防工作,大部分疼痛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先给大家科普下12个膝关节炎的预防方法。
1.饮食上应选择容易消化(消化食品)的食物,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少吃辛辣、油(油食品)腻及冰冷的食物。
2、多吃开胃的食物如大枣、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湿祛风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绿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选择。
3、尽可能的减少脂肪的摄取,热量来源要以醣类和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4、身体若属热性,应多吃绿豆、西瓜等食物,若属寒性,则应吃羊或牛肉等,不过摄取量不宜过多。
5、若有服用消炎药,一定要在饭后才能服药,因为此药容易对胃造成伤害,并且容易造成缺铁(铁食品)性的贫血。
6、适当补足维他命A、C、D、E或含钙(钙食品)、铁、铜、锌、硒等矿物质食物,以增强组免疫力及预防组织氧化或贫血。
7、若有服用类固醇容易造成食欲大增、钠滞留和骨质疏松症,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摄取,以免体重急剧上升,而含盐量高的调味料和加工食品尽量减少食用,多摄取含钙食物如脱脂牛奶、传统豆腐等。
8、减少长时间卧床时间,且在运动时不宜剧烈,可以选择坐着或卧床进行运动。若采坐姿,可将右腿打直、小腿与足部往上提,离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续五秒钟后放下,左脚也以相同动作重复,每日可多作几次,以能负荷为原则。
9、冬季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可以做些暖身运动。动作如下:将双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后作伸展划水的动作,或者将双手举高至脸部,掌心朝向脸部,吸气后,双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后再缓缓放下。
10、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保暖,关节疼痛时可以试试热水浴,减轻疼痛。
11、切勿任意进行推拿、按摩、拔罐等传统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或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
12、要有耐心地配合医师进行长期的治疗,定时服药、定期回诊,并接受指定专业的复健师进行正确的复健治疗,若有任何的不舒服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告知医生。
据了解:如今8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段,会有关节痛的经历。特别是35~55岁年龄段是关节痛的易发年龄。说起膝盖疼痛,不只是年龄大会痛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膝盖疼痛的,免不了会膝关节不舒服的。就连现在很多坐办公室的小年轻们,也总是抱怨肩颈腰酸的。其实较主要的原因就是久坐不动,气血不通所致的。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 且构造较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脂肪垫劳损、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寒冷、运动不当、不良走路习惯、风湿导致膝盖酸痛、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等都会导致膝盖酸痛。膝盖疼痛使得人们行走坐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
很多人以为出现膝盖疼痛时涂抹一些红花油就完事了,殊不知这样只是起到一点作用。膝盖疼痛,由于关节构成复杂,一些韧带、软骨的问题不及时处理。会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不可逆受损。下面介绍6个缓解膝盖疼痛的方法。
1、充分的准备活动
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从而减少膝盖在运动中受到的压力。增强关节活动幅度,分泌更多的关节滑液,减少膝盖的磨损。使得练习者在运动时易于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2.提高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训练
例如,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伸直,在非负重条件下,直腿抬高。在膝关节无明显疼痛反应的情况下,可以用废旧衣物做成沙袋,放在脚背上,做直腿负重抬高练习。
3.锻炼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例如,手扶着椅子背,站立做骑马蹲裆式。刚开始锻炼时,膝盖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要随意弯曲,当膝盖没有不良反应后,再逐步加深膝盖弯曲的程度。这可以有效地加快肌肉的血液循环。
4.减少不合理的运动
如膝盖不适者进行深蹲等需要膝盖进行反复的运动,只会使关节磨损更厉害。要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
5.自我保护意识
不要经常蹲下或跪下取物,也尽量不要坐低凳子、睡低床,避免增加关节的摩擦和负重。同时建议在运动之后用热水对膝盖进行热敷
6、加强腿部肌肉力量训练
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强壮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大腿正面的股四头肌和扩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强壮,能够减少运动时对髌骨和半月板的冲击,很多膝盖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
膝盖疼痛就要早期做下检查,了解为什么膝盖疼,而不是自己盲目接受按摩或用药,这样可能不仅没有任何效果,甚至非常伤膝盖,导致病情的加重,只有了解出现膝盖痛的原因,再对症治疗,才能早日健康!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6013431号-1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
声明: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不做诊疗依据,详情以面诊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