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对于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办公化,腰椎疾病也向着年轻人来了,有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着一点点的腰椎疾病,如果不重视的话,很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狭隘等腰椎病,现在就来带你看看腰椎病的症状是有什么样的吧。
腰椎病的症状
脊椎病与骨质增生有密切关系。骨质增生又名骨刺,人们往往认为它是“坏东西”,其实这些认识有些偏面。骨刺的产生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代偿功能。增生的骨刺限制了骨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减小关节磨损和防止关节活动过度造成新的损伤,这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关节的作用,是有利于人体的一面。但是,骨质增生的形成又造成骨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少数病人可出现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产生的病态症状,称为骨质增生症。这是不利于人体的一面。
骨质增生主要发生在人体承受重量较大和活动较多的关节部位,如颈椎、腰椎、髋关节、膝关节和足跟等部位,以颈椎、腰椎和膝关节为常见。脊椎病的发展过程是逐渐加重的。比如颈椎病,患者开始症状并不明显,只是存在颈肌损伤,肌筋膜炎,小关节紊乱等。慢慢地引起椎间盘膨出,出现颈肩疼痛、头痛、眩晕、手足麻木、记忆力减退、“半身出汗半身干”等症状。颈椎病可引发脑供血不足,造成“颈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严重者可丧失工作能力。
腰椎病的常见症状
腰椎病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病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
(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4)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萎。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腰椎病怎么治疗
交叉扭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手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后方摆,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后方摆。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做100次。
深膝蹲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的时候脚跟不要离地,臂部靠近小腿。同时双手握拳前伸。开始时动作要慢,站起来时伸腰收回双拳。动作由慢到快,反复做100次。
前挺腿
躺卧在床上,尽量屈膝,然后脚跟用力慢慢向斜上方蹬出伸直,再把伸出的腿收回成屈膝姿势,两腿交替做20次。
飞燕式
患者俯卧于木板床上,两臂靠在身体两侧伸直,然后头和肩以及双臂向后上方抬起与此同时,双腿伸直向上抬高,使整个身体像一只飞燕,反复做10次。或双手置于臀部,让患者同时挺胸、仰颈及双下肢呈伸直状后伸,以使全部身体及腹部与床面相接触。
反弓式
患者仰卧,双下肢呈屈曲状置于床上,双肘或双肩及头后部作为支点,通过挺胸及双侧骶棘肌等收缩而达到人体呈弓状。若患者力量足够大,双肘和双肩亦可离开床面,仅以双足和头部作支点。
腰椎病的预防措施
1、通过锻炼腰背肌肉(游泳、五点支撑法等运动)减少椎间盘突出。
2、工作时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可以按摩一下脚部,做一下体操,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3、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4、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5.预防腰椎病的根本有效方法是抓住它的主要诱因,即要抵制引发腰椎病的较根本因素。防止腰椎病的诀窍是“固本”,所谓固本即强体质,增肌力,因此,腰椎病患者康复后应从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着手,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从根本上增强体质。
6.我们在平时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辅助“固本”预防的有效措施。因为常常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并且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大家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不能从事强度过大的训练,尤其是要避免对腰椎的损害。
7.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此外,不要长时间的过度专注工作或操劳,要注意适当休息,让腰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腰椎的健康。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6013431号-1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
声明: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不做诊疗依据,详情以面诊后为准!